| 北京论语

北京“双减”在行动!必须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的怪圈

北京晚报   2021-05-10

5月7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围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到西城区、海淀区调查研究,并分别与中小学校长、校外培训机构代表座谈。他强调,“双减”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北京要带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坚持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犹如两个沉重的包袱,挂在一条扁担的两端,结结实实地压在学生的肩膀上。没有喘口气的理由,不给歇歇脚的机会,只要挑起来,至少十来年,而且大有愈演愈烈、越压越重的趋势。沉重的书包压在稚嫩的肩膀上,居高不下的未成年人近视率,出了学校门就进辅导班的紧张,作业动辄写到半夜的无奈,折磨着孩子幼小的身心,也裹挟着父母痛苦地前行。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喊了那么多年,社会各界呼吁一浪高过一浪,主管部门不知出台了多少政策,成效不能说没有,但与预期的目的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什么那么多的红头文件卸不下学生负担,又为什么一揽子措施难以实现彻底改观?不是缺少决心,也非没有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意识,而是因为“薪”抽不尽,甚至只抽掉了一半。

扁担卸掉一端,必然要偏,而且偏沉的担子更难挑。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日渐扎实地落实教育部门各项规定,不超纲教学、不提前教学,减少作业量、增加活动量;另一方面,在教育焦虑驱使下,为了能让孩子学更多东西,不让孩子在减轻校内负担后落后,家长带着孩子纷纷转投校外培训机构。不是一概反对校外培训班的存在,但当下校外培训市场的风起云涌,是一种畸形的繁荣、野蛮的生长,即便有存在的充足理由,也不是重视教育的最好证明。

培训班泛滥,正是学生负担迟迟减不下来的扁担的另一端。五花八门的培训项目、噱头十足的培训理念、神乎其神的广告营销,不仅加深了家长的焦虑,而且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在一二线城市,一年掏几万十几万让孩子上辅导班的家庭不可胜数,换来的不过是一张张形同鸡肋的证书,和一个个疲惫无助的孩子。孩子的成绩到底提高了没有,几乎无法衡量。

减负不能只减一端,“双减”就要朝着担子的两头砍。校外培训也要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在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的同时,坚决防止超前超纲培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压力,伤害身心健康。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对不听招呼、我行我素的,对线上一套、线下一套的、对分数至上、焦虑营销的,要制定依法可行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学生负担减下来,教育质量要上去。这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也是衡量教育水平的终极指标。“双减”需要校内校外双向发力,但关键还在校内。要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设计,加强教研管理等,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 

(原标题:北京“双减”在行动!必须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的怪圈)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 贾亮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记者:贾亮

编辑:u010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0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