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论语

极端天气多发给城市应急体系提出新考验,承认短板和缺陷是改进应急管理能力的根本之道

北京晚报   2021-07-23

建设“韧性城市生命线”,补齐城市应急系统短板。


新华社资料图

7月20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造成重大灾情。大雨中的河南人民守望互助,上演了一幕幕抗击灾情的感人故事;包括北京在内的多省市派出救援队伍,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河南灾情令人揪心,为何出现极端天气也引起舆论关注。

河南此次降雨,呈现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降雨强、极端性突出等特点,被称为“极端强降雨”。继郑州1小时降雨量和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后,从7月21日早晨8点到22日早晨6点,河南安阳、鹤壁、新乡、焦作也出现特大暴雨,共有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从17日8时至22日8时,鹤壁平均降水量为562.1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鹤壁科创中心,达到了不可想象的1072.8毫米。

极端天气面前,各地应急管理部门的作用凸显。近年来,各地城市基础建设中注重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应急能力的提升、应急设备的配备、应急方法的科学化,特别是全民应急意识的提升,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须看到的是,现有的应急水平和硬件建设,在面对极端天气时,与保护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护一方发展稳定的任务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现有城市应急系统还存在短板。

从气象部门的权威分析看,今后极端天气频发将不可避免。自今年以来,全球突破有记录以来历史极值的暴雨、寒潮和异常炎热等极端天气相继登场;气候变暖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未知的可能性给预报、应急等提出严峻考验。具体到本次河南特大暴雨,就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台风“烟花”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令人头疼的是,暴雨预报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极端天气科学机制形成非常复杂,再落实到数值预报中,仍缺少有效手段进一步解决,这是科学界正在着手攻克的难关。”

极端天气多发,给城市应急体系提出新的考验。城市应急体系,应该具备足够的应“极”能力。不回避问题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承认短板和缺陷是改进应急管理能力的根本之道。近年来,不少城市明确提出建设“韧性城市生命线”。所谓“韧性城市”,就是指能够有效应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各类安全风险,有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河南特大暴雨再次提醒各地城市,必须尽快建设“韧性城市生命线”,加固城市公共安全底板弱项,夯实城市公共安全基础支撑。

科学应对极端天气,必须付出极端的努力。极端天气不按常理出牌,提高应“极”能力刻不容缓。

(原标题:极端天气多发,应急也要应“极”)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贾亮

流程编辑:u00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记者:贾亮

编辑:u008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1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